2024/9/24 9:11:19
开栏语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做出系统部署,提出了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新要求,为推进科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创新内蒙古推出“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系列报道,围绕“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推动科技创新力量、要素配置”“优化重大科技创新组织机制”“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加强有组织的基础研究”“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着力培养造就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等多个角度,梳理回顾自治区近年来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实践与成效。敬请垂注。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完善人才自主培养机制,加快建设国家高水平人才高地和吸引集聚人才平台。”
今年6月,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隆重召开,内蒙古农业大学教授张和平和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研究员路战远捧回了2项国家科学技术奖,这是内蒙古在近15年以来,冲击国家科技奖的历史突破。
“历史突破”的背后,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对科技事业和科技人才的高度重视,释放出鼓励科技创新、强化人才驱动的鲜明信号。
近年来,自治区科技厅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决策部署,优化科技人才创新发展环境,强化科技人才激励机制,加强关键领域高层次创新人才团队建设、加大青年科技创新人才的培育力度、加快多层次科技创新人才队伍梯次建设,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为自治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澎湃动能。
擎旗定向
构建领军人才大格局
初秋时节,走进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院长路战远的办公室,最引人注意的不是书本资料和荣誉证书,而是散落在桌面上的泥土和秸秆样本。“可别小瞧这些‘土里土气’的东西,这是我们团队攻克保护性耕作难题的关键。”路战远说。
“巧妙利用秸秆,实现对贫瘠耕地的改造。越是条件艰苦的地方,改造后的潜力就越大。”经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路战远以破解保护性耕作在农牧交错区发展的适应性难题为突破口,“茬、秆、垡”多方式阻风控蚀关键技术与装备系统被逐一突破,农田风蚀减少35%—72%,探索出了世界同类农牧交错区农田风蚀防治的新途径,成为让土地得到“休养”的同时,又减轻人们劳作的耕地保护与利用的新方式。
内蒙古持续加大投入力度,调动各方面优势资源,大力支持领军人才组建创新团队、实施创新项目、培养青年骨干,努力激发领军人才“头雁”效能,打造人才发展“雁阵”格局。
截至目前,路战远团队累计推广面积超过了2亿亩,增产粮食200多亿斤,农业增收节支230多亿元,有力支撑了农牧交错区耕地保护与利用,实现了区域农田地力和产能双提升。
近年来,自治区科技厅坚持重点支持、梯次培养、科学评价、突出贡献、严格规范、公平公正的原则,通过实施科技项目,对接产业升级、动能转换实际需求,推动形成了以领军人才为主,中青年科技人才为中坚力量,梯次结构合理的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盘活科技资源,释放创新活力,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青英汇聚
释放近悦远来吸引力
内蒙古矿产资源丰富,露天矿区现场地质环境复杂,边坡垮塌一直是矿山最大的安全隐患。为了更好地服务自治区矿山安全生产,自治区雷达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主任、内蒙古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院长黄平平教授自主研发的全方位微变监测雷达正守护着北疆矿山的安全。
2010年9月,黄平平从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博士毕业后,来到内蒙古工业大学担任教职工作。面向自治区矿山安全的重大需求并结合个人兴趣,他将研究聚焦在“微变监测雷达”研发上。“通过调研发现,自治区矿山安全监测潜在需求巨大,而我所学的雷达技术在这方面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但其中有待于解决的技术问题也很多。”黄平平说。
黄平平带领团队在雷达成像新方法新技术理论与应用研究、合成孔径雷达(SAR)草原定量遥感理论与方法、地基弧形合成孔径微变监测成像新体制等方面取得一系列创新成果,团队研制的地基微变监测技术也从早期的60°到90°直线扫描,发展到弧形孔径圆周扫描新体制,逐渐走到国际先进水平。
“我是山东人,扎根内蒙古是因为这里更需要我,这里有草原般广阔的干事创业平台。”黄平平说,青年科研人员要勇于走出实验室,到各种应用场景中去做科研、做有实际价值的科研,研究成果一定要经得起现场各种复杂环境检验。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自治区科技厅高度重视加强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采取一系列举措,完善青年科技人才培养的相关考核、评价机制,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
筑巢引凤
打造人才集聚强磁场
“非常感谢院士的鼎力支持,让我们把小玉米发展成为大产业。”内蒙古真金种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钧如是说。
“鲜食玉米材料受光温影响较小,要加强鲜食玉米的选育工作,注重鲜食玉米材料的收集,加强鲜食玉米组合的鉴定工作,鉴选品质优良的品种,开发实现产业化经营”。这是中国工程院荣廷昭院士针对近期玉米市场给内蒙古真金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提出的新思路。
图片来源:内蒙古真金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院士专家面对面,主要得益于内蒙古真金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玉米种业科技创新院士专家工作站的成立。院士工作站把开展玉米抗非生物逆境及抗病虫种质资源的引进、鉴定、改良和利用,以及玉米新品种选育作为首要课题,把人才培养作为第一要务,通过科技创新提升玉米种业的发展水平,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为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提供技术支撑和智力服务,推动内蒙古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
真金种业科技只是内蒙古集聚高端智力资源助推创新驱动发展中的一例。
今年,我区又新增备案7家院士专家工作站。至此,我区共建成52家院士专家工作站。为内蒙古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强劲支撑。
一直以来,我区瞄准与重点产业紧密结合的院士专家团队,引导共建院士专家工作站,完善支持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政策,打造高端人才柔性引进平台,让更多优势创新资源向内蒙古输送,以顶级专家和创新团队参与自治区科技创新事业。
据统计,我区柔性引进57名院士、近千名各级各类科研人员,一大批高端人才参与内蒙古建设,与区内企业、高校、院所等各类创新主体共建院士专家工作站、开展深度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有力推动了内蒙古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把创新摆在突出位置,明确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提出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为我们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自治区科技厅人事处处长王斯琴表示,我们要完善“科技+人才”发展模式,通过一系列改革举措,不断提升创新策源能力、成果转化能力、科创服务能力,为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