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6/1 9:49:20
“走创新路、吃技术饭”,建设“创新沈阳”,是全市创新主体的共同追求和行动指引。2019年5月,辽宁省科技厅、沈阳市科技局、浑南区政府共建东北科技大市场(以下简称为“大市场”)。两年时间里,大市场持续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打造国际领先的互联网+科技服务生态,被誉为东北科技路演第一品牌,成为“创新沈阳”的缩影。
已成辽沈地区科技服务高地
近日,记者走进大市场,一股现代气息扑面而来,科技蓝为主基调,电子屏幕环绕,科技创新产品星罗棋布。
一楼线下成果活动展厅,各个功能区呈环形分布。徜徉其中,走过时光回廊,互动展区和企业展区紧密相连,高新技术企业、瞪羚独角兽企业、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主体以及众多最新科技成果实物在这里与公众见面。一台智能消毒测温仓格外吸引眼球,这是沈阳容蓄科技的最新抗疫产品。继续前行,多功能展示区正在进行着一个小型的路演,一家医疗科技企业负责人向台下的专家和投资人介绍着专利产品和融资需求。在成长展区和大数据展区,大市场的服务内容以及辽沈地区的科技创新数字时时更新、即时呈现。
大屏滚动信息显示,两年来,大市场整合技术成果信息3万余条,专利信息3.5万条;与1100余家科技供应商、服务机构以及1万余名专家建立合作关系;开展线上、线下科技商务服务3万余次,2020年举行各类对接路演近300次;培育技术经理人370名、孵化器主任103名、创业导师410名;培育了39家高企,促成科技成果转化1289项,科技服务交易额累计达到56亿余元。
二楼路演厅座无虚席,“盛菁汇”常态化路演平台启动仪式正在举行。来自北京、上海以及辽宁省科技型企业代表,创业导师及路演评审专家,金融机构、双创载体负责人,沈阳科技金融联盟、沈阳创新创业孵化联盟代表共聚一堂,为搭建常态化路演平台,完善创新创业创投生态献言献策。
做全国“第四方”标杆
据了解,2019年前,大市场开展的仅仅是一种窗口式服务模式,与科技创新主体的需求相去甚远,只能说是1.0版初级服务模式。现如今,无论是服务模式、空间利用以及服务水平,均已“脱胎换骨”,从容走过共建初期提供多种基础服务的2.0版,进入到互联网+科技服务的3.0版新发展阶段。
经过两年的快速发展,大市场如今拥有员工近百人,增幅近400%。内外部空间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既充分展示了辽沈地区科技成果、创新能力,又实实在在打造出具备区域领先水准的优质服务空间。
整合三方、定位四方、服务八方,大市场以国内领先的公益性+市场化为根本遵循,通过整合科技成果转化交易双方及第三方服务机构,发挥第四方枢纽型平台作用,在产业集聚、资产盘活、科企服务、企业培育、产学研合作、成果转化、人才培养、金融支持等方面形成了闭环,切实服务于成果转化、技术转移及创新创业创投,已发展成为国内领先的第四方枢纽型服务平台,并向着建设服务全球的枢纽型技术交易市场目标迈进。
基于互联网+的科技服务生态已经在大市场确立下来,并被每名大市场人奉为圭臬。现如今,门户网站、线上路演对接平台、公众号和最新推出的芝吧服务+交易APP,与线下平台一道,构成了大市场一站式科技服务平台体系。线上直播、线下对接已成为常态;网站、公众号长期征集路演项目、发布技术需求;刚刚推出不到半个月的芝吧APP,下载量已逼近万次关口,为创新主体开辟了享受科技服务的又一个便捷通道。
建设技术要素市场化综合体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提出,要加快发展技术要素市场,在健全职务科技成果产权制度、完善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方式、培育发展技术转移机构和技术经理人、促进技术要素与资本要素融合发展、支持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等方面持续发力。近年来,沈阳市科技局持续推进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大市场是省内独树一帜的技术要素综合体,当仁不让地成为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试验田”,并不断探索前进。
王丽认为,大市场构建互联网+科技服务生态圈,就是坚持公开、开放、平台、跨界、创新、共赢的互联网思维,从“科技革命+制度创新”入手,改革科技成果转化资源的配置方式。人才、政策、资金、空间、数据、机构等技术要素,经过市场化配置,携手起舞,共同构筑了新型科技服务推进器。目前,大市场已构筑起“需求成果精准匹配,需求库和成果库之间高效互动,通过全链条科技服务,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业务架构图。“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互联网+科技精准服务,助力创新主体,尤其是科技型企业快速成长,节省了企业、高校、院所、新型研发机构的时间、人力、选择等成本,从而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科研上。”王丽说。
大市场是目前全国唯一一家由省市区三级政府共建,由服务科技成果转化专业化团队运营的科技综合服务平台,在建设模式创新上走在全国前列,并在服务模式、运营模式上创新不停歇。
(来源:沈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