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7/1 10:27:52
5月25日,国务院召开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李克强总理作重要讲话,强调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着力保市场主体以保就业保民生,保护中国经济韧性。6月1日,自治区政府召开全区稳定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各地各部门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抓在手上”的执行力全面动起来、跑起来、冲起来,采取有力举措稳定经济大盘,紧抓快办把“稳”的基础打得更牢、把“进”的势能蓄得更足。
“稳住经济大盘,科技创新要靠前发力。”自治区科技厅党组书记冯家举在接受创新内蒙古专访时指出,自治区科技系统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坚决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关于稳经济大盘的工作部署,以百折不挠的精神抓好当前各项工作,把科技创新这一“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为稳住经济大盘助力赋能。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
经济大盘稳不稳,关键要看实体经济稳不稳。壮大实体经济,关键是做强做大产业。内蒙古作为欠发达地区,产业“四多四少”,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发展方式总体粗放。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内蒙古明确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和主攻方向,扬长避短、培优增效,全力以赴把结构调过来、功能转过来、质量提上来,紧扣产业链供应链部署创新链,不断提升科技支撑能力。
牢记总书记嘱托,自治区党委、政府把科技创新作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积极探索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要大力实施“科技兴蒙”行动,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冯家举告诉记者,党的十九大以来,自治区科技厅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决策部署,以“科技兴蒙”行动为统领,聚焦主导产业、优势特色领域创新需求,积极构建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建好创新平台,提升策源能力
高起点、高标准推进“三区三中心”创建。巴彦淖尔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分别获国务院和科技部批复,填补自治区空白。草原家畜生殖调控与繁育等3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加快重组优化,呼和浩特金山、包头稀土、鄂尔多斯3家国家级高新区在 “提质进位”行动中全国排名连续两年显著提升。“青城之光”超算平台在呼和浩特建成,跻身中国运算能力最强的超级计算机行列。子午工程二期、阴山北麓草原生态水文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等一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在我区落地建设……战略科技力量在我区如雨后春笋,正在发展成为优势特色产业的科技创新策源地。
——强化需求引领,增强源头供给
立足“两个屏障”“两个基地”和 “一个桥头堡”战略定位,聚焦五大领域和八大产业集群创新需求,近三年自治区科技厅共组织实施重大科技攻关项目300余项,安排经费15亿元。加强碳达峰碳中和、种业振兴、乡村振兴、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等事关国家发展战略的科技研究,采取“揭榜挂帅”机制启动种业、双碳科技创新重大示范工程,集全国智慧向制约发展的“卡脖子”难题发起冲锋。自治区重点研发与成果转化计划以乡村振兴、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为主导方向,2022年共安排项目268项。在重大项目的支持引导下,广大科研人员披沙拣金、探骊夺珠,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关键核心技术成果。超纯稀土金属绿色化制备技术取得重大突破,镧、铈等稀土金属提取纯度高于99.99%;70MPa加氢站用加压加注设备样机下线,实现核心零部件的国产化替代;草食家畜干细胞研究获得里程碑成果,双肌黄牛新品系、半导体光生电荷分离等重大基础研究成果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战略尖端技术储备。
——扩大开放合作,广泛聚集资源
与科技部开展新一轮部区会商,“科技兴蒙”融入国家区域创新战略布局。探索“4+8+N”长效合作机制,与中科院、上海交大、北京市、清华大学、中国农科院等合作主体签订科技合作协议300余项,推动区外200余家高校、科研单位参与内蒙古创新发展,合作共建了上海交大呼和浩特科创中心、鄂尔多斯碳中和研究院、内蒙古现代农牧研究院等60余家研发机构,引进袁隆平、傅伯杰四十余个院士团队,实施了中科院“黑土粮仓”战略先导专项、世界首套万吨级二氧化碳制芳烃工业试验、第四代炭地下气化工业化示范等一批成效显著的合作项目,涌现出“蒙隆”系列高产水稻良种、国内首创5N高纯氧化铝粉体、氢燃料电池环卫重卡等一批重大合作创新成果。“内蒙古实施‘科技兴蒙’行动 激发区域创新活力”被列为国务院第八次大督查典型经验做法在全国通报表扬。
——完善市场体系,促进成果转化
修订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在呼和浩特和林格尔新区创建自治区首个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培育形成了以内蒙古科技大市场为代表的线上线下技术交易与成果转化平台,积极推动金融深度参与科技成果转化的机制与体系建设,促进了一批国际国内领先技术成果落地转化。世界首创氢基熔融还原冶炼工艺在乌海投产,为我国冶金行业由“碳”向“氢”转变提供工业化示范。国际领先的第四代循环流化床燃烧高效制取铝硅粉技术在鄂尔多斯市转化应用,开启高铝粉煤灰循环利用新时代。2021年,全区科技成果登记数量首次突破1000项,产生经济效益712.7亿元。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体现的是科技与经济协同、共生发展,强调的是科技支撑引领作用。”冯家举说,自治区科技厅将进一步加快推进产业链创新链融合,真正把推进科技创新与推动调结构、转功能、提质量一体融合起来,为自治区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提供战略支撑。
加快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更是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也是创新成果的使用者、受益者。”冯家举坦言,当前我区企业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创新型企业数量少、研发投入不足、高层次人才缺乏、对传统产业路径依赖度高,是制约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短板。近年来,自治区科技厅把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作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科技兴蒙”行动的重要抓手,通过政策引导与精准支持,不断加大对企业科技创新支持力度,优化企业创新发展环境,激发企业科技创新活力。
——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倍增行动
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近三年分别增长35%、187%,分别达到1223家、828家。大中矿业、大唐药业等高新技术企业成功上市。
——推动企业成为创新决策、科研投入与组织实施的主体
2021年启动的首批自治区技术攻关类“揭榜挂帅”项目榜单需求全部来自企业。2021年以来的自治区工业领域科技项目全部要求由企业承担。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企业承担比例达到83%,项目资金构成中,企业自筹资金占比超过了75%。自治区3家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的2家建在企业,累计建成自治区企业重点实验室39家,企业研发中心620家。今年以来,自治区本级财政共安排支持企业的各类科技专项资金3.4亿元,占比达到65.3%。
——打造企业主导的融通创新生态
以重大科技任务为牵引,推动区内企业与国内高水平科研机构、行业领军企业组建新型研发机构和创新联合体,集聚优质创新资源为我所用。目前已在新能源、新材料、种业、农牧业、装备制造、中医药(蒙医药)等领域备案新型研发机构26家、创新联合体52个,其中,52家创新联合体累计吸纳区内外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384家,相关各类国家级创新平台208个,自治区创新平台306个,研发团队总人数达到2103人,展现出了强大的创新资源集聚效应。
——加大企业创新的激励奖励
2021年以来,已为全区100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落实研发经费奖补近2亿元,为1089家企业下达研究开发投入后补助资金2.48亿元,累计向首次在科技创新专板挂牌的科技型企业给予奖补资金3600余万元,有1105家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减免税额增长18.9%。
冯家举表示,接下来,自治区科技厅将营造更好环境,加快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高成长企业—科技型领军企业”梯次培育体系。同时,进一步发挥企业作为科技创新出题人、答题人和阅卷人的作用,积极构建企业主导、产学研高效协同的融通创新生态,引导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的主体,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动力。
深化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
稳住经济大盘,为市场主体纾困解难是题中要义。李克强总理强调,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创造性,坚持用市场化办法、改革举措解难题。在冯家举看来,科技管理部门推动纾困解难,重点要落在抓改革和抓服务上。
冯家举说,当前自治区科技创新领域仍存在一些掣肘创新活力和发展动力的体制机制弊端,特别是在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科技成果产权归属、成果转化收益分配、科研评价和奖励等科技治理方面还存在一些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影响和制约了科技创新活力的释放。近年来,自治区科技厅坚持问题导向,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四抓”要求,不断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持续推进科技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推动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
——完善激励创新的政策环境
科学编制“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起草制定“科技兴蒙”30条政策措施,在科技计划项目、财政资金管理、职务成果权属、科研分配激励、科研评价诚信等方面出台一揽子细化配套政策举措,基本形成了覆盖创新全链条的科技创新政策法规体系。特别是在企业创新方面,今年以来,自治区科技厅已先后发布《关于营造更好环境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的实施方案》和《科技惠企政策二十二条》,聚焦聚力“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推进科技惠企政策扎实落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
——完善符合科技创新规律的资源配置方式
实施研发投入攻坚行动,以政府投入刚性增长引导带动形成企业投入为主、金融支撑、社会补充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2022年,全区本级预算共安排科技支出24.5亿元,较上年增长36.9%。推进科技计划管理改革,重塑科技计划项目体系,在重大项目组织管理过程中探索“揭榜挂帅”“赛马”等竞争机制,已面向全国发布技术攻关榜单3批,下达揭榜挂帅任务38项。落实科研助理岗位开发政策,构建与科技计划相适应的专业化支撑队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行科研管理 “一网统管、一网通办”,让信息多跑路,科技人员少跑腿,为科研人员减少工作量70%以上。赋予科研人员更大技术路线决策权,更大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使用自主权和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探索项目经费使用“包干制”。加快建立以创新实绩、贡献为导向的科技评价体系和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机制,健全创新容错机制与科研诚信体系,鼓励科研人员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允许试错,宽容失败。
——深化各领域科技创新服务
以健全科技服务体系为主线,以培育壮大科技服务市场主体为重点,今年自治区科技厅启动实施科技特派员兴农助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促进、创业孵化能力提升、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知识产权服务提质、科学技术普及惠民6大科技服务专项行动。其中,科技特派员兴农助企行动已在全区范围选派农业科技特派员4500余名,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咨询培训指导、技术推广等服务,提高服务地区农业产业科技创新支撑能力。企业科技特派员制度已在全区12个盟市全面推行,企业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备案数已达59家,入站科技特派员929人,为884家企业提供政策宣传解读、关键技术指导等科技服务。
以改革促创新,以创新促发展。冯家举表示,自治区科技厅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增强政治意识、强化问题导向,把加强科技创新作为最紧迫的任务,按照总书记“抓战略、抓改革、抓规划、抓服务”要求,狠抓科技体制改革攻坚,推动创新政策扎实落地,坚决打好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攻坚战,在加快建设创新型内蒙古征程中展现新作为、取得新成就,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