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欢迎来到通辽科技企业孵化器官方平台!
自治区政协委员、智库专家建言科技创新

2022/7/12 9:42:04

在刚刚召开的自治区政协十二届二十次常委会会议上,张和平、栗世芳、张竞、张军、邱志刚、李卫东6位政协委员、智库专家围绕“加强科技、人才工作,提高科技贡献率”议题建言。

自治区政协常委、内蒙古农业大学乳品生物技术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张和平

把优质的菌种资源抓在自己手里

乳酸菌菌种及其发酵剂和益生菌制剂是发酵乳产业的技术核心,被称为乳业的“芯片”。目前,我国发酵乳生产所用乳酸菌发酵菌种85%依赖进口,这不仅使产品成本高,更重要的是长期下去必将制约我国乳业的健康发展。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在于制定长远的战略目标,加大基础研究投入,研究和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乳酸菌菌种和相关加工技术。呼和浩特是中国的“乳都”,伊利、蒙牛乳业目前已进入世界乳业十强,正在向着“世界乳都”迈进,技术创新势在必行。

针对我国乳酸菌资源缺乏系统研究的现状,内蒙古农业大学乳品生物技术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从2001年起,历时20年,从亚洲、欧洲、非洲、南美洲、大洋洲的26个国家采集自然发酵乳制品等样品4864份,从中分离、鉴定和保藏乳酸菌32641株,建成了全球最大的乳酸菌菌种资源库,为优良菌株的开发利用提供丰富多样的乳酸菌资源。2021年7月,被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认定为内蒙古自治区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库。为提高乳酸菌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2019年启动了“万株乳酸菌基因组计划”,计划到2025年完成10万株乳酸菌分离株的基因组数据库建设,将成为世界最大的乳酸菌基因数据库。

目前,依托自有的乳酸菌菌种资源库,内蒙古农业大学乳品科学与技术实验室开发的原创性益生菌菌株在北京科拓恒通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实现转化。

因此,建议政府对微生物种质资源库和基因库给予专项经费支持,在我区建成国家级微生物种质资源库和基因库,把优质的菌种资源紧紧抓在中国人自己的手里。组建“内蒙古绿色畜牧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加大对本土人才的培养和支持,强化高端人才政策的落地落实,并在我区培育一家乳酸菌开发利用和产业化全国领军企业。

自治区政协委员、汉诺威智慧能源科技(内蒙古)有限公司董事长 栗世芳

创新引才模式 提高科技人才贡献率

留学人才是我国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层次留学人才是留学人才群体的核心和骨干,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急需的紧缺人才。采取有效政策措施,积极引进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工作,是应对人才竞争,提高我区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刚性需要。

目前,与发达地区相比,我区人才总量不足,领军人才匮乏,特别是在领军人才的对外引进与对内培养方面问题较为突出。

为此,建议摸清人才家底,对我区现有的高层次科技人才情况进行详细梳理和深入分析,并与发达地区进行比较,找出我们的短板不足,有针对性地采取服务措施。在制定人才引进计划、政策时,既听取来自大学、研究机构的报告,也要听取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呼声和意见。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包括编制及待遇,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环境,让各类科技人才特别是体制外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得到相应待遇,鼓励人才进入到实体经济进行科技成果转化。

要形成工作合力。组织、人社部门的人才招引工作与科技、发改、工信、环保、能源等具体行业主管部门形成联合引才闭环行动。把人才引进带动科技创新作为重要的绩效考核指标,采取更加有力有效措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全力培养我区本土院士。要创造人才用武之地。立足地区经济长远发展,着眼培育更多“专精特新”企业成为上市公司,给人才更多的产业发展支持。通过畅通融资渠道、建立政府产业引导基金以及政府优先采购等方式方法,大力支持与鼓励本土企业科技创新、做大做强。

要立足实际,创新人才引进和使用渠道。在经济和科技发达地区及海外出资建立“飞地研究院”,或者是海外研发基地,让科技人才在原地工作,科技成果归属内蒙古,创新引才模式,提高科技人才的贡献率。

自治区政协委员、金宇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张竞

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

培育壮大创新主体

结合我本职工作,建议加大对共性科技服务平台的支持,共性平台是开展共性研究的基础条件,是吸引科研人才的梧桐树,是开展自主知识产权研发的必要条件。硬件和软性的共性技术平台代表着行业的前瞻领域、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校企合作的最大场景,要善于识别并持续投入。希望政府尽快出台优势产业稀缺科研平台的运营和资金支持政策,统筹优势产业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使用。

其次,要重点支持头部企业率先突破行业卡脖子技术。优化重点产业引导基金和科技扶持资金的分配方式,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培育壮大竞争力强的创新主体,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头部企业、旗舰企业,具备技术、人员、资金等创新保障能力,同时也在供应链、服务保障、全球研发布局等领域具备明显优势,相比中小企业更具备实现科技创新的可能。

再次,要深化重点领域的创新合作,支持建立产研用联合体,加大对创新技术应用的支持力度,解决高校院所科技应用场景不足、成果转化慢的问题。要建立容错和评估机制,无论是专项科技扶持资金还是引导基金,建议在投前审批标准明确的前提下,在项目验收和基金退出时有一定的容错机制,同时对于重点项目实行阶段化评审,对重大项目可预见的风险提前做出应对。

最后,人才政策方面要注重实效。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在全国乃至全球争夺人才。为吸引全国优秀人才来我区,在制定人才引进政策时要避免宽泛低效。政策制定部门要明确政策的实施细则和落实部门,确保科技人才政策能够落地落实。引进的外部人才,要充分保障其事业的必备条件,包括充足的项目专项经费、团队、职衔、荣誉等。我们除了关注科技人才,也要关注高端管理人才。建议尽快研究解决高年薪的高端管理人才个人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按季度或年度给予奖励的政策落地问题。

自治区政协智库专家、内蒙古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 张军

营造良好的“近悦远来”人才生态

相比国内发达地区,内蒙古在科技投入、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科技创新能力建设、高层次人才引进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因此,建议进一步加快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充分激发和释放科技人员的创新活力。实施形式多样的以需求为导向的项目形成机制;建立以研发质量为导向的科研投入综合评价制度;花大力气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强化成果转化激励效应,加大对承担重大科研任务领衔人员的薪酬激励。构建高效灵活的现代化科技体制机制,推动自治区科技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

要持续推进科技领域的“放管服”改革。扩大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创新主体科研经费使用自主权,推行科研经费负面清单管理机制;推动科研机构市场化改革,允许自主设定内设机构和研发单元,自主制定岗位设置方案;允许研发人员在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许可、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成果转化、技术转移、企业孵化中获得现金和股权收益。

要充分关注高层次人才这一科技创新的资源要素。我区高层次人才引育用留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要解决人才引育用留难的问题,除了需要系统性出台高效灵活的人才政策外,还要推动用人主体将人才政策落地落实落细,更要营造良好的“近悦远来”人才生态。要推动实施人才分级分类引进政策,按照创新人才、创业人才、产业技术人才等不同类型,以及基础研究、基础应用研究和应用研究等不同需求,引进和培育高水平人才队伍,推动形成人才集聚效应。

要根据区位特点和产业需求,打造好可以吸引留住人才的创新平台载体,推动人才外脑与本土人才开展协同攻关,实施重大科技创新。要重视人才工作的“最后一公里”,构建良好的组织保障体系,形成人才一站式管理服务机制,动态监督评估,实现人才使用质量效益的最大化。

自治区政协委员、内蒙古神鹰航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邱志刚

精准扶持 助推科技成果转化

近年来,我区科技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创新环境日益优化,科技投入总额在不断增长,但与国内发达地区和中部地区相比,内蒙古的科技发展水平仍然比较落后。主要表现为“三个不足”。一是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在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上步伐不快,涉及科技类别的主流企业及高精尖企业偏少,参与市场竞争、带动产业发展的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同时,我区人才价值重视程度相对偏低,科技人才发展的内在动力严重不足,科技人才过度集中在国有企事业单位。二是科技创新政策供给不足。一些亟需政策及资金支持的科技类企业得不到实质上的帮助,制约了企业科技创新的步伐。三是科技成果转化运用不足。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研发推广力度不大,尤其是缺少自主技术和核心技术。技术集成化、经营信息化、质量标准化等科技成果转化运用整体滞后。

为此,我建议,加大对科技类企业的支持保障。希望政府给予企业一定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鼓励科技企业大力开展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将科技成果、高端人才吸引到企业,努力提高产品附加值和企业竞争力。要组织开展行业高端技术交流合作。为使科技型企业得到突破性的发展,建议政府部门经常性组织开展一些专题性、具有较强针对性的高层次技术交流合作,并帮助企业引进一些优势项目和技术。

要精准扶持,助推科技成果转化。要将更多需要资金扶持的潜力企业“纳入视线”。加大和放大扶持力度,叠加资金扶持效应,鼓励企业把更多精力放在研发和创新上。这样的资金扶持对企业而言意义非凡,尤其是那些在研发上即将看到光明、只剩“临门一脚”的科技企业。

自治区政协委员、中核集团(内蒙古)市场开发部主任 李卫东

涵养实现中国智造的澎湃动能

近年来,内蒙古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支持力度,推动科技创新扎实开展。一是加强创新驱动顶层设计,启动实施“科技兴蒙行动”,科技创新思路更加明确;二是以解决“四多四少”问题为导向,深入开展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支撑高质量发展能力进一步提高;三是推动创新资源整合集聚,强化高水平创新平台载体和人才团队建设,区域协同创新水平进一步提升;四是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围绕工业调整优化升级、加强工业创新平台、加大科研攻关力度、加强科技人才培养引进等方面,出台了“科技兴蒙30条”及一系列改革政策和创新措施,自治区范围内科技创新氛围更浓、人才培养力度更强、成果转化贡献更高,自治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也达到了55%以上。

为此,我建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加快补短板、锻长板、强弱项,加强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攻关,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跨区域协作能力、自主可控能力和风险应对能力,加速产业链发展能力建设,布局前瞻性战略性产业,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中,提升国有企业原创技术需求牵引、源头供给、资源配置、转化应用能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要加强协同创新。促进各类创新主体深度交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开展共性关键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及资源共享。

要建立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促进各类创新要素无缝对接,推动基础研究“最先一公里”和成果转化、市场应用“最后一公里”有机衔接。要抓好人才和机制两个关键点。落实好“揭榜挂帅”等制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涵养实现中国智造的澎湃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