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欢迎来到通辽科技企业孵化器官方平台!
成果经验大起底 | 鄂尔多斯市:集聚人才“强磁场” 科技创新“争一流”

2024/5/8 9:55:52

北京大学鄂尔多斯能源研究院揭牌成立;

全区首个新能源专业人才培养学院落户鄂尔多斯;

矿鸿工业互联创新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重点实验室揭牌成立;

西北地区最大人才科创中心揭牌运行;

……

一系列的精彩瞬间见证了鄂尔多斯市人才工作“高燃时刻”。

那么,鄂尔多斯这个三线小城靠什么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呢?

“抓住创新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鄂尔多斯市科技局局长边东说,“鄂尔多斯市坚持立足政策引导、市场配置两种力量,发挥“硬政策”与“软环境”组合效应,统筹“短期大突破”与“长期可持续”两个目标,自觉遵循“人才聚,科技兴,产业强”的发展规律,在引才留才用才上不断探索,形成了以“人才引擎”激发城市新活力、以“科创动能”激活发展新动力的良性循环,持续叫响“暖”才于心、“城”就未来的鄂尔多斯人才品牌。

靶向发力  提升谋才高度

在鄂尔多斯碳中和研究院,王龙、孔祥辉、李瑞平三人正在探讨节能降耗潜能的课题,你一言我一语话说节能降耗,你一提他一论研讨绿色发展。

“在鄂尔多斯碳中和研究院,把‘憋’了很久的东西全部‘倒’出来,让自己的学识有用‘武’之地,让节能环保、绿色低碳的‘绿色果实’,在鄂尔多斯的土地上发芽开花……”2022年1月,34岁的“海归”王龙,在鄂尔多斯碳中和研究院找到了“组织”,凭借这个高能级创新平台载体,让王龙志在“零碳”的心得以“安放”。

同王龙一道敲开研究院大门的,还有32岁的孔祥辉和31岁的李瑞平。他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鄂尔多斯,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理由,鄂尔多斯市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核心位置,通过积极搭建高能级创新平台,以创新的机制和灵活的政策,提高人才吸引力,为人才成长提供优越的创新创业空间,极大地提升人才“聚合力”。

创新平台是实现战略的重要载体,也是引领产业发展的关键。当前,追“光”逐“绿” 鄂尔多斯在新能源赛道上全力竞速,持续推动科技的“孵化器”、人才的“蓄水池”扩容提质,推动人才“留量”转化为科创“存量”,创新“变量”转化为发展“增量”。

“搭好平台,汇聚人才,激发创新活力……近年来,鄂尔多斯市瞄准国家重大需求,立足内蒙古资源禀赋,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动产业、创新、人才深度融合,推动科技创新资源‘串珠成链’。”鄂尔多斯市科技局负责人介绍道,2023年全市累计建成国家级人才科创载体平台35家、自治区级以上人才科创载体平台400余家。全市有效发明专利达到1268件,增长37%。高新技术企业突破3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76家,分别增长33%和60%,提前实现“十四五”倍增目标。

才尽其用  拓宽引才广度

“在这里我能充分发挥专业学识,每一项科研创新与转换成果都让我很有成就感。”姜维博士在英国女王大学时就与内蒙古双欣环保开展合作项目研究,回国后她入职并担任双欣高分子材料技术研究院院长,谈及这里优越科研环境她十分满意。

走进双欣环保“高分子材料技术研究院”,姜维正在向新入职的研究人员介绍“煤炭/石灰石—发电—电石—乙炔—醋酸乙烯—聚乙烯醇(PVA)的‘华丽蜕变’黑色的原煤到白色的聚乙烯醇缩丁醛(PVB),恰是我们企业产业链的‘演进’路径。”

人才聚、产业兴,这是一道无限循环的大考题。作为自治区经济发展的“顶梁柱”和“排头兵”,鄂尔多斯市坚持实施创新项目,强化人才“驱动力”,围绕产业链特别是新兴产业布局创新链,在科技计划项目里设立标志性科技创新团队项目,在人才、科创这个“组合拳”上持续发力,引领创新资源跑出“加速度”,创建招才引智“靓名片”,为提质聚效完成好自治区“闯新路 进中游”贡献“鄂尔多斯方案”。

电石法PVC无汞化生产技术全球首发,20万吨粉煤灰提取氧化铝生产线全线贯通,千吨级费托合成α-烯烃分离提纯示范装置开车成功,煤基纳米碳氢炸药制备技术国际首创,汇能LNG助力液氧甲烷火箭成功发射,水煤浆气化技术生产煤制天然气项目建成投产……

一项项科研“开花”,一个个产业“结果”……便是鄂尔多斯高质量创新“引力”,强劲人才“磁力”,最好的“佐证。

“鄂尔多斯资源富集、区位独特、产业完备,具备产业基础、场景和政策等叠加优势……”鄂尔多斯市科技局负责人介绍说,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推动创新链聚集人才链,促进产业链优化升级,打造产业集群,是鄂尔多斯市聚焦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

为有效激发项目人员创新活力,截至目前,鄂尔多斯市已成功引进12个标志性科技创新团队,获得项目资金支持2168万元,通过实施标志性创新项目,形成一批标志性创新成果,充分释放社会科技研发新活力。

真心实意  释放留才温度

“鄂尔多斯人的淳朴、热情与宽广胸怀,更让我感受到家的温馨与亲切,这也是我毅然选择了鄂尔多斯作为新的人生舞台的原因之一。”北京大学鄂尔多斯能源研究院张金海向朋友们介绍时说道。

“我个人充分享受到了人才购房补贴、安家补贴以及科研启动经费等‘福利礼包’,这里真正设身处地为我们考虑,解决好‘后顾之忧’,让我们心无旁骛地搞研究。”内蒙古伊泰煤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的李志飞感慨地说道。

“设立人才专项资金和科技创新专项资金,形成人才科技经费投入联动机制,给予全方位经费支持,为广大人才吃下了‘定心丸’。”鄂尔多斯实验室主任魏飞坦言。

在丰沃的人才成长“土壤”中,鄂尔多斯以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为引领,通过“建”管用机制、“给”稳定政策、“舍”真金白银、“搭”施展平台、“优”服务保障、“激”创新活力,推动创新链、人才链和产业链深度耦合,用满满的诚意擦亮“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城市”的招牌,推动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为了确保好政策落地生根,2023年全市财政科技投入达到20亿元,增长63.9%。其中兑现“科技新政30条”政策资金3.6亿元,惠及创新主体260家。

“政策‘雨露’,引来‘活水’;团队落地,积蓄动能;使科创与人才真正“串联”,努力铸就全国人才科创高地。”鄂尔多斯市科技局局长边东表示,“集结‘最强力量’,打造发展‘最强动能’,鄂尔多斯闯出了一条‘向新而行’的蝶变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