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欢迎来到通辽科技企业孵化器官方平台!
科技范儿农田种出现代农民的“诗和远方”

2020/8/10 9:46:03

      农稳社稷,粮安天下。特殊之年,科左中旗胜利乡夏粮迎来丰收季,一天可作业百亩的大型收割机、“治愈强迫症”的麦秸打捆机、“懒人科技”浅埋滴灌……科技范儿十足的现代农业让田变“聪明”人变“懒”,百年麦乡与现代农业“黑科技”交融碰撞,成就了农民的“诗和远方”。

农田高标准 丰收底气足

      七月以来,连续干旱少雨,达尔罕大地经受了前所未有的“烤验”,然而在胜利乡谢家窑村的高标准农田内,却是另一番景象。

      开着小轿车、身着POLO衫、头发有型、皮鞋锃亮,在抗旱保粮的特殊时期,承包了5垧多地的种植大户王立福竟如此从容自在,不禁让人诧异。

刷卡、放水,不到三分钟,王立福便回到车里,吹着空调回家了。“过去雇人大水漫灌式的浇地,一人一天最多浇10亩,光人工费就得七八十元,遇到旱灾,只能干着急。现在乡里的农田都建成了高标准农田,动动手指半天就能浇完5垧地。”种了一辈子地的“老把式”王立福对高标准农田的“硬核装备”赞不绝口。

      王立福是胜利乡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受益者,2018年以来,胜利乡积极探索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立足本地实际,利用两年半时间,将全乡八成以上耕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实现了“五省四减三增两促进一实现”的综合效益,着力构建起了符合本地实际的绿色发展新模式,打造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胜利样板”。

藏粮于农技 粮茂年更丰

      正值玉米开花授粉期,孟家窝堡村千亩玉米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示范区内的玉米长势喜人,丰收在望。

      “一亩地能种6000到7000株,亩产在900公斤以上,薄地板儿也能种出吨良田,我这50亩地比往年多收了15000多斤粮食。”去年,孟家窝堡村村民刘忠奎率先在自家种了50亩试验田,成了全乡“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而这次初试也让他感受到了现代农技的魅力。

      “玉米的密植栽培是根据当地的光照、热量资源、降水和土壤条件,通过合理增加密度,构建高质量群体,配套防倒伏、防早衰和提高群体整齐度等技术,从而实现玉米高产高效生产。目前,我们在新疆的试验田已经突破亩产1517公斤的世界性高产记录。这次我们将实验田选在胜利乡,是因为这里地势平坦广阔,耕地连片面积大,非常适合大中型农机高质量高效作业,能有效降低成本,而且适宜的年积温能够让干物质得到有效积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王克如教授对胜利乡双千亩玉米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示范区充满信心。

      今年,胜利乡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合作,在全乡南、中、北三个片区共同打造了集中连片的双千亩玉米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示范区,适地适种,全程采用玉米密植高产机械粒收绿色生产技术,经测算,较普通种植模式,每亩可增产150公斤以上,亩节本增效至少30元以上,着力打造了现代种植高产创建农艺技术的“胜利样板”。

开辟试验田 沃野育新苗

      八月上旬,走进胜利乡谢家窑村万亩血麦集中连片种植基地,黑金色的麦浪随风翻滚,沁人心脾的麦香扑面而来,数台大型农机往来穿梭,一片繁忙的麦收景象。然而在基地对面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彩色春小麦有机种植与产业化示范基地内,几位庄稼汉正小心翼翼地挥舞着手里的镰刀,镰刀下,姿态各异、颜色各异的小麦鳞次栉比。

      “今年,我们和血麦之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何一哲教授合作共建了彩色小麦科研育种基地,计划利用三年时间,培育适宜胜利乡本土生长的道地彩色春小麦。”原生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钱京生骄傲地说。2015年,他在机缘巧合中,率先引种了还在试验阶段的血麦,没想到短短4年,胜利乡血麦种植规模已突破万亩,年产量达到全国的三分之一以上,这也引来了血麦之父何一哲教授的关注与支持。

      “彩色小麦是我国优质小麦品种‘小偃麦’与秦巴山区野生小麦,也就是血麦的亲本,通过远缘杂交,多代培育出的产物,与普通优质小麦相比,其微量元素、氨基酸等更为丰富,营养价值更高,与我们的血麦相比,产量又有了一定的提升。”何一哲教授介绍道。“今年,我校和胜利乡共同打造的百亩试验田内,有30余个彩色小麦品种,其中将近20种亩产在300公斤左右,最高的可以达到400公斤,按照当前市场价估算,亩收入至少在2000元以上,而合作社加工成彩色小麦面粉后,每亩土地产出附加值可达到万元。”何一哲教授对此次合作充满信心。

      值得一提的是,在胜利乡第二届血麦开镰活动中,直播带货成为了一个重要环节,以血麦为主的彩色小麦成为“老铁们”争相购买的爆款,短短半小时的直播,500余单彩麦产品销售一空,纯利润近3万元。

打造示范区 创设新样板

      “六月六,看谷秀”,眼下正是谷子孕穗抽穗的时节,在胜利乡5000亩黑谷子示范化种植基地,采用膜侧精拨、绿色防控、机械化作业的黑谷子秆强叶茂,长势喜人。

胜利乡的黑小米是远近闻名的土特产,这种由当地原产的黑谷子加工而成的小米,米质细腻、米香浓郁,以富硒、高铁、营养丰富的特性,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

      “去年,我家试种了5亩黑谷子,挣了15000多元,比种玉米多出近万元。”套格吐套布嘎查村民孙国军满意地说。“今年,乡里组织我们和合作社签了订单,家里20亩地加上院子里全种上了黑谷子,现在看至少能打20000多斤,能挣60000多元。”微风拂过,沉甸甸的谷穗翻涌着丰收的喜悦,孙国军眼睛和嘴角的笑意更浓了。

      今年,胜利乡整合全乡资源,打造了“4+2+1”产学研融合型产业基地,创建了“3111”规模化种植基地,即在大辛屯等8个村打造3万亩蜡质玉米集中连片种植基地、在谢家窑等3个村打造1万亩集中连片血麦种植基地、在额木勒吐等3个村打造1万亩集中连片葵花种植基地、在安家窑等3个村打造1万亩集中连片糯高粱和黑谷子种植基地,在全乡构建起“东血麦、南玉米、西葵花、北谷子”的结构布局,种植结构调整面积占全乡耕地的1/3以上。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一场颠覆性的农业科技革命正在胜利乡生根发芽,金色的丰收画卷背后,是端稳“中国饭碗”的底气,更是现代化农业的“硬核”支撑。